三峡青医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三峡青医 > 正文

为国家级卒中中心建设贡献青春和智慧

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医师——张丽娜


张丽娜,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内科的一名青年医师,2012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2017年取得重庆医科大学神经病学博士学位。

参加工作5年多来,她立足岗位,锐意进取,不断强化知识和临床经验的积累,积极在学术和科研领域寻求突破。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已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论文4篇。曾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参与多项市级、区级科研项目的研究。2016年,参与了人民卫生出版社《神经病学疑难病病例剖析》一书的编写。2018年,她撰写的论著《地塞米松对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单核细胞TLR4、MyD88表达的影响》获万州区科技论文一等奖。

在神经内科,张丽娜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大家有目共睹,勤奋好学的态度以及扎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使她积淀了深厚的理论功底和一定的实战经验。

主攻神经重症,获脑损伤评估资质

张丽娜的主攻方向是神经危重症,包括脑血管疾病、癫痫持续状态、中枢神经系统感染、重症肌无力、格林巴利综合征及各种原因的意识障碍等疾病。神经系统急危重症疾病不同于其他系统重症疾病,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都很高。此外,神经系统危重症患者发病年龄大,基础疾病多,并发症多,治疗上涉及脑、心、肺、肾多器官功能的保护,因此对临床医生的要求更高。

2018年,张丽娜参加了国家脑损伤评估培训班,并获得了“临床评估、脑电图评估、诱发电位评估、脑血流图评估”共四项资格证书。目前已对10例脑损伤患者进行了评估,将评估表上报脑损伤评估质控分中心,不断为申请脑损伤评估合格医院创造新的业绩。

 

参与卒中中心建设,担当技术骨干

近年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内科在脑卒中治疗技术研发及应用推广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作为科室的青年技术骨干,张丽娜参与了市科委立项的“渝东北脑卒中诊治关键技术研发及推广应用”和“卒中中心建设及示范推广”两个科研项目。

“我科在重庆率先建立卒中绿色通道,率先开展卒中单元的治疗模式,同时,在渝东北率先开展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介入和脑出血微创治疗。还建立了脑血管疾病高危人群的完整筛查流程和康复指导方案。”张丽娜骄傲地说,时间就是生命,“卒中绿色通道”已为渝东北数千名患者赢得最佳救治时间,最快的一例从脑卒中发病到进行DSA(溶栓)手术,用时仅58分钟。

2017年,重庆三峡中心医院神经内科获得国家级“综合卒中中心”称号。张丽娜说:“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建立区域卒中网络平台,畅通卒中绿色通道,推行一体化治疗模式,实施标准化诊断和规范化治疗,打造渝东北脑卒中2小时急救圈,从根本上降低患者治疗成本,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张丽娜表示,将全力为卒中中心建设奉献青春和热血。

一切从病情出发,一切为患者着想

“因社会及家庭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脑卒中患者的后期康复是一道难题。”除了临床及科研外,张丽娜把视觉延伸到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和心理安抚上。2014年,她接诊了云阳一位70多岁的脑梗死患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她了解到老人的儿女均在外地务工,不能回家照料老人,她就自觉担负起责任,后来在重庆读书期间仍经常与老人电话联系。2018年,得知老人不幸去世的消息后,张丽娜禁不住潸然泪下。

2018年,一位云阳70岁的男性患者因反复头痛、神智不清住进医院。张丽娜接诊后,通过询问病史、查体及腰椎穿刺术检验脑脊液等检查,最终确诊患者为隐球菌性脑膜脑炎。“这个病死亡率很高,治疗效果差,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也大。但我们并没有放弃,在确诊后的第一时间就征得家属同意,对患者进行了抗真菌治疗。经过治疗,患者的症状逐渐好转,但是出现了严重的肝脏损害。我们只有暂时停用抗真菌药物,对其进行了保肝治疗,肝功能正常后再进行抗真菌治疗。”张丽娜说,“庆幸的是,经过3个月的积极治疗,患者病情稳定,转当地医院继续治疗。”

“医生要从患者的病情出发,选择疗效较好、伤害较小的治疗方案,并根据病情不断调整,绝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过度治疗。”她总结道。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