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青医

您的位置: 首页 > 热点专题 > 三峡青医 > 正文

与患者“同呼吸、共命运”的良医

记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学科副主任——孙锎


小时侯,白求恩故事的影响,乡村医生伯父的熏陶,家人患病的无奈与无助,在孙锎心里埋下了“行医治病、扶危救困”的梦想。2005年,当他在重庆三峡中心医院踏上行医之路时,他时刻提醒自己,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朝着自己的梦想砥砺前行。

树立创新意识,在团队中成长

孙锎是重庆云阳人,2005年毕业于原四川泸州医学院,同年进入重庆三峡中心医院呼吸内科。2011年,刚迈入而立之年的孙锎成为呼吸内科副主任。

孙锎说,在科主任和前辈医师的表率作用下,科室形成了精诚团结、勇于创新的良好风气。他以血管、气道介入为主攻方向,首次独立开展大咯血、支气管动脉栓塞肺血管介入治疗技术,弥补了渝东北呼吸血管介入治疗的空白。

“在一般人印象中,呼吸内科似乎只是治疗咳痰喘。”孙锎不以为然。他与同事一道,先后开展了内科胸腔镜诊疗、经彩超引导经皮肺穿刺、支气管冷冻治疗等先进技术,并逐步开展支气管管腔内介入治疗技术,包括支气管电切、电圈套、支架置入术等。

“借助医疗技术的革新,呼吸内科现已成为辐射渝东北及渝鄂陕地区的呼吸疾病诊治中心,重庆市临床重点专科,也成为西南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湖北民族学院等院校的教学实习基地。”作为呼吸内科副主任,孙锎倍感骄傲和自豪。“而且亚专业分科更精细,设有支气管哮喘专病门诊、肺癌门诊、戒烟门诊,年门诊3万多人次,年出院5000多人次。”

与患者近一点,让理解多一些

孙锎说,医患之间能够再近一点,就会让苦难少一些,让理解多一些。回忆起刚当医生时抢救一位大咯血患者的经历,孙锎至今仍感到遗憾。“那是一位年轻的女性患者,因连续大咯血达1周,产生失血性休克,病情危急。尽管所有医生都竭尽了全力,但患者仍不幸死亡。”面对一个年轻生命的消失,让人感到深深的无助。正是从那一刻起,孙锎下定决心提高技术能力,并通过外出进修,积极引入血管微创介入技术,降低大咯血患者死亡率。2018年,当孙锎再次面对一位病情类似的大咯血患者时,他运用先进的血管微创介入技术,阻止了悲剧再次上演。

面对生老病死,医生的内心足够强大,但也有犹豫和脆弱的时候。提起今年接诊的一位患者,孙锎感慨不已。该患者反复大咯血,长期卧床,经多方治疗,疗效甚微。由于患者基础情况较差,介入血管条件不理想,孙锎迟迟下不了决心。“孙医生,我都这样了,你就放心地上吧!”关键时候,患者的鼓励给予了医生无穷的力量。他大胆实施了微创介入治疗,让患者康复出院。今年8月19日,该患者发来一条短信:“孙医生,祝您节日快乐,注意休息,一切安好!”

不断自加压力,不断完善自己

每周三天门诊,每月接诊患者700多人次,每年完成近100例微创介入手术;在住院部带教、查房,开展疑难病例讨论,牵头科室业务学习,深入医联体单位指导,参与公共突发事件急救;兼任党支部书记,基层党建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撰写学术论文,开展科研项目,参加学术研讨……孙锎不断变换角色,不断自加压力,不断完善自己。

2011以来,他先后发表医学论文6篇,涉及慢阻肺、中央型肺癌、老年COPD稳定期肺部感染、支原体肺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等疾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分析,具有较强的临床针对性和较高的学术价值。

2016年,他牵头开展的《BIPAP联合帕罗西汀干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D组)合并焦虑抑郁障碍的临床研究》,获万州区科研立项。该项目的研究及应用,可达到提高终末期COPD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困难症状、降低患者经济负担、降低死亡率等目标。

孙锎在临床及科研上的成就,也得到了业界的认可。他先后成为西南呼吸介入联盟常务理事、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委会委员、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感染病学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学会结核病学专委会委员、重庆市医院协会呼吸内科管理专委会委员。

Baidu
sogou